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306/1515:44:01
新华网

汇聚名师对接产业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信息2023-06-15 15:44:01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位于遂宁市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汇聚“非遗大师”“大国农匠”“技能大师”三大名师,对接文旅、农业、电子三大产业,致力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非遗大师:精创观音绣,服务文旅产业发展

  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教师黄海彦创立的观音绣,是以蜀绣为基础,将各大名绣与观音文化结合而成的创新绣法,被列入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名录,黄海彦本人被授予手工刺绣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

  黄海彦指导学生成立的“行势匠”工作室,完全按照市场创业模式实操,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铺路。

  作为一名有近20年创业经历的非遗文化传承者,黄海彦教授学生刺绣理论以及独创的晕针、木针、铺针、滚针、截针等绣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刺绣基础上让绣品更细腻、浑厚圆润和灵动美观。他说:“期望培养出能懂这行、能干专事的专业技能人才,并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

  据悉,目前,遂宁已有300余人加入观音绣刺绣队伍,他们精心制作的刺绣作品作为文旅产品畅销国内外,创造产值600余万元,成为遂宁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

  大国农匠:精育矮晚柚,服务农业产业发展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矮晚柚研究院院长彭永红在2022年9月获得“大国农匠”称号。由他研发的矮晚柚,又称“永红矮晚柚”,一棵矮晚柚树占地约1平方米,高1米左右,能结出几十个柚子,果肉细嫩多汁,果子成熟季节很晚,并且春夏两季挂果,成为特晚熟错季节柚类新品种。

  彭永红带领学生们走进示范园基地,根据果树一年四季生长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教授农业实践知识,真正做到学生动手参与,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他表示:“我研究柚子已有45年了,我想把我这一路走来的经验教给学生们,希望他们坚定信念、能吃苦、懂坚持、有自信,知晓如何做人,成为与社会不脱节,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

  彭永红还领衔学校矮晚柚研究院组成了研究团队,专攻品种研究、繁育、栽植、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同时,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联盟院校合作,从事永红矮晚柚盐碱地栽培的研究,参加沙漠地研究种植永红矮晚柚等学术交流活动,助推产品新发展,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据悉,截至目前,遂宁辖区已有4000多株矮晚柚果树,年产量达到20万-30万斤。同时,示范园基地常年聘请当地村民务工,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技能大师:精研新技术,服务电子产业发展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黄世瑜依托四川普瑞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云引智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OLED/LED新型显示屏的精密高效PCB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围绕相关PCB制造技术难题开展了高速率、高密度线路集成、大功率低能耗/无源电阻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理论研究、结构设计以及制造工艺创新等,突破了精细线路制作、高频多层、大功率低能耗、无源电阻集成等瓶颈性技术。

  此外,学校还引进重庆大学副校长廖瑞金为特聘教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国家队总教练周树春为首席技能大师,引进全国技术能手徐磊等高技能人才、行业领军人共20位到学校任职任教,提高了学校的专业建设能力,解决了专业建设与市场脱节、培育的人才实操性不强的问题,达到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能力的目的。

  据介绍,截至目前,学校拥有5个市级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名大国农匠、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省级技能大师、6名市级技术能手。

  “我们选聘的技能大师,不仅在专业上有过人之处,而且他们对行业的精准把控、对待事业的工匠精神和顽强毅力同样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希望在这些工匠、名师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学生能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生说。

来源: 遂宁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