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30日电(黄晓芸)5月30日,新华网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目前,四川已完成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3.87万家,占示范家庭农场数量的96.7%,赋码量位居全国第二。
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家庭农场发展处负责人介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已把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纳入2024年家庭农场重点工作任务。为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月调度、季通报、年安排”推进机制,每月定期调度各地赋码情况,每季度印发《四川家庭农场工作情况交流》。
据悉,“一码通”是农业农村部赋予家庭农场的唯一数字标识,实行“一场一码、一码关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家庭农场发展处负责人用“两证一牌”来说明赋码为经营主体带来的好处和作用。“第一证”是“身份证”:“一码通”赋码事项包括家庭农场名称、地址、示范类别、主营类型、注册商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情况等,编码具有唯一性,一经赋予在存续期间保持不变,家庭农场赋码后,相当于获得了专属的“数字身份证”。“第二证”是“通行证”:农业农村部门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向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等集成推送“一码通”编码,便利其与家庭农场开展业务合作,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支持、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等精准服务。“一牌”指的是“广告牌”:家庭农场赋码后,可以直接将“一码通”编码印制在农产品包装、宣传资料、交通工具上,张贴在主体经营场所显著位置等,供消费者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其农产品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