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4 06/1010:22:37 来源: 四川日报

打造种业“芯片”小鱼苗游出大产业

2024-06-10 10:22:37    来源: 四川日报
字体:
分享到:

  近日,记者走进巴中市平昌县江口青鳙现代渔业产业园时,工人师傅正划桨驾驶小木舟,向鱼塘中心驶去。木舟上,按比例调配的饲料码放在两侧。随着工人师傅将饲料撒向鱼塘,一条条江口青鳙纷纷跃出水面。

  江口青鳙学名华鲮,在川内多分布于巴河、通河流域,常出没于岩石间隙中,是长江流域15种珍稀鱼种保护品种之一。

  “这种鱼生长速度缓慢,对水质、水温的要求都很高。”园区运营方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亨军说,随着巴河流域水电站的修建,以及渔民过度捕捞,使得这一鱼种数量急剧减少,“早年间很难在野生水域里发现它们的踪迹。”

  “2017年,江口青鳙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次年,平昌县发起江口青鳙抢救性保护。”平昌县水产渔政局局长李毅介绍,在抓好保护工作的同时,该县引入龙头企业,人工培育养殖江口青鳙,做大鱼产业。

  作为全县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购入30余斤野生江口青鳙种苗,流转1500亩土地,修建1200亩鱼塘。同时,将巴河水引入鱼塘,模拟野生自然条件,打造出适宜江口青鳙生长的环境。

  此后,技术人员通过寻找优质孵化水源、定期监测水质条件、观察鱼卵变化,使得鱼群数量实现增长。目前,园区养殖的种鱼已突破3万斤,人工孵化鱼苗今年预计将达1500万尾。

  在繁育技术上,园区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江口青鳙的生长基因、饲料配比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实验,攻克了人工养殖技术的部分难题,培育出的江口青鳙生长速度更快、抗病能力也更强。

  行走在园区里,记者看到不同的鱼塘前都立有标识牌,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该鱼塘养殖的江口青鳙处于哪一生长阶段。在幼鱼池塘四周及上方,放置有细网,防止鸟类啄食。鱼塘水面,四五块方形浮板上种植着水稻,长势喜人。“主要是为了调节温度。”魏亨军解释,夏季高温时,浮板下的温度会低2—4摄氏度,更适合鱼苗生长,水稻还能吸收鱼塘里的氨氮,净化水质。系列举措助力下,鱼苗的存活率从40%提升至60%左右。园区还通过反哺形式,每年向巴河、通河放生鱼苗及成鱼,已累计放生40万尾鱼苗、3万斤成鱼。

  近年来,平昌县将水产养殖业划入重要农业产业之一,提出要巩固提升生态水产养殖面积4.8万亩,推动江口青鳙现代渔业产业园争创市五星级园区。“未来两年,政府部门将助力园区创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打造江口青鳙种业‘芯片’。”李毅介绍,同时在项目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将在25公里外选址新建一座孵化池,作为第二水源工程。“按照今年新孵化1500万尾鱼苗来测算,大概能存活800万—1000万尾,两年后生长至能售卖的成鱼,预估产值可达2亿元。”

  河水清,鱼群嬉戏,一尾尾江口青鳙正游出一个特色产业。(记者 陈秋吉 施皓文)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