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8/1516:08:13
新华网

达州市大竹县:做强种业“芯片” 绘就田野“丰”景

信息2024-08-15 16:08:13
字体:
分享到:

  眼下,达州市大竹县2.8万余亩制种水稻陆续开镰收割,广大种植户抢抓晴好天气,利用机械化作业提高收割效率,确保“颗粒归仓”。

  精心培育“一粒稻种”

  8月7日,在位于大竹县高明镇海乐村廖家坝的优质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水稻制种大户廖以祥正指挥收割机下田收稻种。

  海乐村是高明镇大面积开展水稻制种的村组之一,水稻制种面积约1500亩,像廖以祥这样的制种大户,该村还有12个。

  据高明镇海乐村党委书记孙必明介绍,自2011年开始,海乐村就在推广水稻制种。

  “我们还会派遣技术员,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大竹县周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庆全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全面推广机械化,以提高效率。”

  如今,大竹县高明镇已成为大竹县水稻制种核心区,面积已达到1.1万亩,平均每亩可为农户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抢收水稻。(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机械化赋能种业发展

  在大竹县高明镇老学堂村的大竹县种子烘干中心,水稻种子一车又一车运入烘干车间,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车间内一排排崭新的烘干设备开足马力运转。

  据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年8月中旬,大竹县水稻制种基地陆续开镰收割。为保证种子质量,大竹县建设起占地总面积1800平方米的种子烘干中心,拥有7台种子干燥机。

  “除了为水稻制种提供服务外,烘干中心还可以通过不同作物季节差,对普通水稻、玉米、大豆、油菜、中药材等进行烘干,充分发挥烘干中心建设效益。”大竹县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除烘干中心外,大竹县还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2亿元,优先建设高标准制种田,全县制种农田建设标准化率达90%以上,建成智慧种业监管平台,加大机械设备购置补贴,增加无人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制种装备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种业基础不断夯实。

  “接下来,大竹县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装备在制种基地建设中的作用,引领制种企业、制种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投资种子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提升制种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加工自动化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大竹县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种业大县”布局规划

  今年以来,大竹县周家镇在高峰寨村试点,尝试新的制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下订单,村集体组织、农户开展生产的模式,由村集体引领,村干部带头,带动农户发展水稻制种,由专合社通过订单合同为农户“托底”,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展水稻制种产业。

  近年来,在专业合作社推动水稻制种技术发展的同时,大竹县也在积极为水稻制种产业发展谋篇布局。

  大竹县全县水稻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左右,辐射11个乡镇,年产优质种子450万公斤以上,建成高明-周家-童家集中连片万亩制种示范带。

  依托“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大竹县建立全流程技术服务保障,打造“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统购统销”产业链条,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劳务就业实现制种增产增收。

  “接下来,大竹县将以稳定种子生产基地、提高种子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业良种化水平和种源供给安全为重点,创新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推动优势基地与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夯实种业根基。”大竹县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完)

来源: 大竹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