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08/1615:46:49
新华网

广绵新蜀道谱出古柏与高速的绿色协奏曲

信息2024-08-16 15:46:49
字体:
分享到:

  高速道路建设现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工程机械作笔、水泥混凝土为墨、山峦大地为卷……建设中的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扩容项目宛如一条巨龙,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景区边蜿蜒而过,与沿途美景交相辉映。

  “在建设高速公路过程中,我们采取绕而不穿、穿而不破、近而不进等工程技术措施,系统性开展工程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监测,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四川广绵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绵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建平介绍。

  据了解,广绵公司负责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和京昆高速汉中至广元段(四川境)两个扩容项目的建设管理。

  广元市剑阁县的翠云廊景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把守护苍翠古柏落到实处

  进入位于广元市剑阁县的翠云廊景区,汽车沿路而行,阳光透过路旁高大的古柏,洒下点点金光。步行于景区,路边古柏苍翠,郁郁葱葱,犹如置身天然氧吧。

  广绵扩容项目如何在建设的同时又做好生态保护?

  对此,广绵公司严格落实《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规定,在古柏树干外50米划定保护范围进行勘察,实测古柏坐标,了解古柏的分布和生长状况,以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特点。

  “为保护这些古树,我们多次优化前期方案,最大限度地绕避古柏树密集区,不得不穿越的位置,采用对古柏树影响最小的隧道下穿方案。”广绵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孙毅介绍,在广绵扩容项目普安隧道附近有1棵古柏树与路线距离仅约20米,为保护此棵古柏,该公司将隧道的埋深从工可设计30米调整为施工阶段超过80米,几乎对古柏树无影响。通过不断优化方案,目前项目路线与古柏树的距离均超过150米,实现了对沿线古柏树的完全保护,做到了不破坏每一棵珍贵的古柏树。据了解,剑阁县普安镇附近500米范围内的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廊道范围有约30棵珍贵的古柏树。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柏,广绵扩容项目设计单位还运用先进的测绘技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精心设计绕避路线。

  广绵扩容项目塔子坡西河特大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位于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境内的广绵扩容项目塔子坡西河特大桥,建设需要跨越多个生态环境敏感点,给设计施工带来极大挑战。

  如何减少对生态敏感区域的环境影响?

  广绵公司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步步优化路线选择,避免穿越生态环境敏感区核心区,对于不可避让路段,采取修桥建隧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保护区的影响。“东垭村隧道、杨家山隧道、普安隧道……都是因此而生的。”广绵公司副总经理宋乐介绍。

  在项目建设中,广绵公司坚持隧道进洞时不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的削坡实现“零开挖”。全线已开工的27座隧道在地质地形允许的条件下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理念,通过延长隧道的长度来缩短路基的长度,从而减少对山体稳定性的干扰,尽量维持原有的地貌,最大限度保护了洞口周围的树木、植被和生态环境。

  推行绿色施工的举措不止于此。

  在桥梁施工方面,广绵公司优化桩基施工工艺,做到泥浆循环利用及泥浆固液分离,废水采用沉淀池循环利用,废渣集中清运。“在建西河特大桥时,我们将重锤从上向下冲击成孔的传统工艺优化为旋挖钻成孔,优化后的工艺可有效防止泥浆外溢,不会污染地面和地下水,从而大大减轻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广绵扩容LJ10标项目经理邱华飞说,“宁愿增加成本,也不破坏生态环境。”

  如今,G5京昆高速广元至绵阳段、汉中至广元段(四川境)两个扩容项目的建设者正以实干的精神、奋进的姿态,将一条“玉带”轻放于群山环绕、漫江碧透的山水间,实现现代工程与自然山水的完美交融。(完)

来源: 四川省交通宣传中心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