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410/3110:27:40
新华网

成都市蒲江县关工委:打造“五老”调解示范品牌 助力平安蒲江建设

信息2024-10-31 10:27:40
字体:
分享到:

关工委作为群众性工作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成都各区(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准小切口,组织“五老”亮明身份,以绣花功夫为成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添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蒲江县关工委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成都市蒲江县关工委紧扣蒲江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关工委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五老”在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造蒲江县“五老”调解示范品牌,有力助推了平安蒲江建设。

蒲江县“五老”调解队与村民沟通交流。(成都市关工委供图)

蒲江县各级关工委与政法委、法院、司法局等有关部门积极联动,充分利用“五老”德高望重、通晓社情民意的优势,积极参与涉及土地权属、邻里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逐渐成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重要补充。

自2015年“五老”调解工作开展以来,蒲江县共建立“五老”调解队伍92支,调解队员415名,“五老”调解队伍共参与调处纠纷8100余件,调解成功率均保持在90%以上。蒲江县各类纠纷同比呈现“三少一低”变化。

蒲江县关工委按照“品行好、威望高、能力强、素质优”的标准,选拔成立“五老”调解队;依托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或人民调解室,实现“五老”调解工作阵地在全县8个镇(街道)全覆盖。

蒲江县“五老”调解队走进田间地头调解纠纷。(成都市关工委供图)

“五老”调解贯穿纠纷处理全过程,既可先期组织调解,也可应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邀请参与调解,较好地促进纠纷靠前化解。调解方式上,“五老”调解不局限于固定场所、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既可以在村(社区)、居民小区开展室内调解,也可在田间地头、果园林地、农贸市场开展现场调解,既可引用法律法规进行调解,也可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乡风民俗、民间习惯(土方法)进行调解,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五老”调解队伍坚持情、理、法结合,善用农村乡风民俗,有理有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让纠纷当事人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消除纷争。在此过程中,“五老”也提炼了一些简单管用、接地气、群众认可的“土方法”。如,山丘坡地上下相邻土地边界权属纠纷,“五老”就用“上不弯腰下不抬头”这一群众广泛认同的习俗进行界限划分,解决纠纷。

“五老”调解队伍围绕调解工作受理、调查、主持调解,以及制作调解协议书、申请司法确认、回访等方面,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庭审、调解经验总结交流等方式,组织“五老”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五老”调解员在培训和交流中提升能力和水平。

蒲江县关工委出台《“五老”调解员管理办法》《联席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选聘、管理、培训等工作,健全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工作机制,从制度的层面推动“五老”工作常态长效。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五老”调解队邀请法官、人民调解员给予指导或参与调解,共同着力化解纠纷。

蒲江县基层党委政府以各种形式关心、支持“五老”调解工作。如,鹤山街道开展“五老”调解员评选活动,表扬先进;成佳镇给“五老”调解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县法院、县司法局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五老”队员,有序纳入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未来,蒲江县关工委将在队伍建设上进一步做到‘优而精’,对全县‘五老’调解队伍进行再摸底、再梳理、再优化,在培训管理上进一步做到‘精细化’,在激励关怀上进一步做到‘有温度’,持续助力平安蒲江建设。”蒲江县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来源: 成都市关工委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