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4 12/1416:36:02 来源: 锦观新闻

“圈”定百姓幸福 五根松建设“年轻态”生活圈

2024-12-14 16:36:02    来源: 锦观新闻
字体:
分享到:

15分钟可以抵达哪里?是楼下邻里中心的屋顶音乐会、好吃不贵的社区食堂,还是新川之心公园、街角社区花园里的休闲美景……在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五根松片区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场景发布会上,“幸福生活”成为可感可及的具象化的场景。

一个个提档升级、优化完善的服务阵地,一处处休闲宜人的生活新场景,还有家门口的托育中心、生活集市,公园里的骑行打卡、街巷漫步……铺陈开以五根松社区为核心的成都社区15分钟幸福生活画卷。

在这个产居融合、青年活力的“年轻态”幸福生活圈里,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更是衡量生活便捷度与幸福感的标尺,让这里的人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魅力。

青年人群占比68%

建“年轻态”高品质生活圈

五根松社区是一个极具特色的青年型社区,居住群体以产业青年和新成都人为主,其中年轻人占比高达 68%。这样的人口结构赋予了社区年轻活力、多元复合的鲜明本底特征。

此次建设的幸福生活圈惠及 8.8 万人口,覆盖 300 余家企业以及 696 个商业网点。以五根松社区为核心,联动东寺、劲松、七里社区,按“大圈套小圈”的原则,逐圈细化,每个分圈层服务内容在 1.0-3.0过程中逐步完善。

青年夜校

只有“问需于民、求计于民”,才能精准“造”圈。建设过程中,社区发放问卷16848份,建立生活圈建设问题清单、服务清单,精准聚焦居民需求,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期望,建设具有五根松特色的15分钟“年轻态”高品质幸福生活圈,探索“最懂年轻人”的青年发展型现代社区路径。

“青松会”院落团支部服务阵地

家门口的好去处

场景优化助推“生活圈”服务跃升

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不仅是家门口的“服务圈”,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家常圈”,对“圈”内的空间阵地与设施服务,“圈”内的居民群众有期盼、有需求。

“我们致力于打造居民走得进来,坐得下来,来了还想来的家门口好去处。”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生活圈建设把提升老百姓日常生活场景品质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提质“天府之家”邻里中心、“AI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规划为指引,串联新川之心公园、省文化艺术中心、金角银边社区公园等,沿线复合打造社区食堂、健康小屋、能工巧匠站、屋顶花园等,丰富完善居民在“圈”中的生活体验。

多元主体参与

青年共建厚植“生活圈”幸福底色

能否撬动更多的力量、链接更多的资源参与建“圈”,考验着社区治理能力。

青松骑游活动

伴随着生活圈建设的深入,五根松社区链接辖区企事业单位,发动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挖掘社区能人达人,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充实青年活力、复合便利的生活圈内涵。发布会上,五根松社区向积极参与生活圈建设的单位、社会组织、个人颁发了“社区合伙人”证书。

创意生活集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五根松社区目前已经培育18支“年轻态”队伍,推出青年议事厅、青年夜校等,打造“青松汇”“松小二”等“年轻态”品牌,开展“青松骑游 卡点15分钟幸福节拍”等“年轻态”活动,营造“线上云旅游”“AI微视界”等年轻态智慧新场景,让青年人群沉浸式参与到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中。

屋顶音乐会

指尖上的“松小二”

“数字名片”营造“智慧”生活圈

为了让居民共享生活圈建设成效,五根松社区还积极推动数字赋能生活圈行动,通过建立“指尖上的‘松小二’”数字名片,营造“智慧”生活圈。

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拍摄了“五根松15分钟幸福生活圈”数字宣传片,将生活圈形态、业态、文态、生态进行可视化呈现;还以“IP+数字地图”的形式,设计了“松小二”手绘亲民化数字地图,将圈内商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分类资源浓缩在地图上,居民扫二维码进入数字地图,就能进行圈内场景、服务生活的快速查找切换,实现生活圈微导览。

邻里音乐节

五根松片区的社区幸福生活画卷还在细细完善,徐徐铺展……社区负责人说,他们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以居民群众的感受为标尺,从关心居民的日常生活点滴入手,持续推动生活圈的优化升级,让“圈”的含金量更高,让居民共建共享生活圈建设成效,让幸福生活的“圈”内景致更美、服务更优、暖意更浓。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