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5/0410:49:54 来源: 新华网

什么样的青春最动人?他们的答案是奋斗

2025-05-04 10:49:54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网成都5月4日电(黄晓芸)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青年,在实干中彰显担当。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四川着眼引领西部、服务全国,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新增长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活跃着无数青年人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技术、汗水与智慧,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科研“实干家”王国庆:让AI研究“接地气”

利用视觉感知技术赋能智慧蓉城建设、在工厂里优化智能制造流程、把无人机遥感技术用在山区灾害预警上……这些盯着真问题做的研究,正在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王国庆及团队的努力下应用到现实场景。

王国庆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空天信息智能应用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会选择扎根西部?“因为我爱‘追星’,追学术大咖。”王国庆说,电子科技大学的申恒涛教授和杨阳教授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所以当时是冲着两位前辈申请的电子科技大学的教职。而且,电子科技大学在跨媒体智能、智能芯片、大数据等方向基础厚实,给科研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西部有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救援等应用场景,能催生出“接地气”的原创技术。

王国庆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方向,他希望通过自己研究的算法模型和无人机结合,形成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王国庆的研究主打一个“实”字,既要扎实做基础研究,又要解决实际问题。

王国庆举例,做人工智能研究,数据是模型能力产生的根本驱动力,和企业合作时,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做数据的收集、清洗、打标签等工作。“如果我们从根本上觉得我们的研究就是要落地赋能,而不是仅仅发表几篇论文,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踏实很多,人工智能的价值要从应用中体现。”这个思路也是王国庆和学生们的共识,有学生反馈说,从应用视角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倒更容易产出更多高水平的论文成果。

谈及科学研究方面的规划,王国庆表示,希望自己能够继续以应用牵引与技术创新为核心思路,进一步尝试成果转化。

对有志于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王国庆建议道:“经历困难时信心多一点、面对诱惑时杂心少一点、等待结果时耐心多一点、取得成绩时平常心多一点。”

新农人汤鑫晨:用新思维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标准化、信息库、AI、高效率、共享……在成都邛崃市民乐村,这些代表互联网思维的关键词被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就化为了猕猴桃的高品质,柑橘的甜蜜以及丰收后农户脸上的幸福笑容。

带来这些变化的人是一位“95后”——汤鑫晨,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专业。2022年8月,汤鑫晨辞掉互联网“大厂”产品经理的工作,回到民乐村创业,承包了200亩果园。

“乡村振兴就是在纸上作画。”在汤鑫晨看来,新的思维带给农业无限的想象空间,他一边从零学习种植知识,一边用自己的专业解决一个个农业生产的痛点。

汤鑫晨和农户们收获猕猴桃。(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小农户产量少、生产分散,销售上比较被动,汤鑫晨与民乐村村委会一起为全村的207个小果园进行了分类分级,建立了完整的种植信息库,包括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口感等信息,将小果园抱团集中,方便采购商上门采购。

即便是同一个果园的水果,也会由于位置、光照、高度产生风味上的差异,怎么高效筛选出更甜的水果?汤鑫晨与科技圈的朋友一起研究,发现红外光谱把水果穿透后得到的光谱与酸甜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AI分析,打造了AI无损分拣机,分选出外观、水分、甜度俱佳的水果。

“我们要真正做到让农民得实惠,以高效率的方式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并且使整个产业进入健康循环。”汤鑫晨说。

现在,汤鑫晨的“画作”越发绚烂,除了200亩的猕猴桃、爱媛橙、耙耙柑,汤鑫晨和团队还种了100多种西瓜、500多种番茄、40多种南瓜、1000亩水稻,经营着混种了100余种蔬菜水果的立体空间“食物森林”。

汤鑫晨还建立起社群和会员机制,将农场中的水果推向全国,2024年产值600余万元。他给自己的农场取名为“就就就农场”,代表就自由、就健康、就快乐,还计划举办南瓜节、西瓜节等活动。“农业的价值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还能提供田园生活方式。”汤鑫晨说,“我们希望将田园生活带给每一个人。”

“翼航”青年:以专业技术践行志愿服务初心

平均海拔约4000米,大雪,零下20摄氏度,无人机螺旋桨搅动凛冽寒风,在雪山与冰河间划出一道清晰的轨迹。这是今年2月,成都交投航投集团“翼航”低空经济青年志愿服务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高原物流验证飞行的情景。

“翼航”低空经济青年志愿服务队进行起飞前准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翼航”低空经济青年志愿服务队是四川省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核心队伍之一,目前团队共有10名核心成员,其中1名具备10余年直升机驾驶经验,5名持有CAAC超视距无人机驾驶执照。“90后”梁梦凡就是其中的一员。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梁梦凡和团队已经执行过多次任务,在2024年国庆和2025年清明节期间参与成彭高速无人机道路巡检,保障道路通畅;在甘孜州山区,已多次开展物资投递飞行。

“低空无人机在应急响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遇到地震、洪水、泥石流等突发事件时,利用低空无人机的力量,能更快速完成勘察、物资投送和巡检任务。”梁梦凡说,通过志愿服务,团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逐步建立了无人机志愿服务领域的操作流程及标准规范。

在平时,“翼航”低空经济青年志愿服务队会定期组织飞行技能演练和应急模拟,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做不同的志愿服务计划,比如在汛期会着重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志愿服务,在高火险时期着重开展森林草原巡检志愿服务,而在严冬季节着重开展应急物资运输志愿服务。

在梁梦凡看来,青年用技术创新弥补偏远地区公共服务短板,能为西部发展注入活力,真正践行“科技为民”的初心。

现在,“翼航”低空经济青年志愿服务队正着手高原场景综合巡检的培训计划。他们的短期目标是聚焦场景拓展,在高原物资运输、森林巡检等领域深化服务模式;在未来计划联合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前期积累的飞行数据构建灾害预警模型,逐步搭建“高原无人机应急网络”,推动低空经济与西部发展深度融合。(完)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