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广安文旅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旅游接待总人次达243.85万,旅游综合收入17.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10.0%。
游客在建川博物馆聚落飞越巴蜀9D体验馆前排起长队。(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广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一组对比数据:“三年前,游客在广安平均停留时间仅1.2天,如今已延长至2.3天。这个变化源于我们从‘资源’向‘体验’的战略转型。”建川博物馆聚落创新推出的“三街五巷十馆”沉浸式体验项目,将静态展览转化为动态参与,游客可以在复原的历史场景中与演员互动,该项目“五一”期间收入达39.64万元。华蓥山旅游区通过引入山野美食集市、非遗工坊等业态,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9%。
华蓥山旅游区游客众多。(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科技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邓小平故里旅游区运用AR技术,让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就能在实景中叠加历史影像,使红色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广安不夜城机械飞龙飞凤展演、智能水幕等前沿技术,将滨江夜景转化为沉浸式演艺空间,带动周边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这些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文旅体验方式。
区域协同发展构建起文旅新格局。广安市与重庆合川、长寿等地建立的“文旅搭子”合作机制,不仅串联起了旅游线路,更深入到营销推广、服务标准等层面。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通过川渝联动渠道来广安的游客占比达35%,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这种跨区域合作模式正在打破行政边界,形成更大的文旅经济圈。
广安不夜城宋风集市。(广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供图)
夜间经济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广安武胜县“水火共舞”夜游光影秀、广安不夜城宋风市集、賨城里啤酒狂欢夜等项目的成功运营,使夜间经济对“五一”假期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这不仅丰富了产品供给,更带动星级酒店出租率同比增长59.3%,餐饮、零售等周边业态实现两位数增长,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从产品创新到科技赋能,从区域协同到业态升级,广安的经验表明,文旅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供给方式,提升服务品质。
广安市正着手将“五一”期间的创新做法常态化、制度化,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