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5/2011:41:53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

“投资于人”,成都如何发力?

信息2025-05-20 11:41:53
字体:
分享到:

  近日,《2025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计划》印发,围绕2025年重点实施的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医疗需求、改造升级城乡交通设施等10个民生重点领域,共编列重点项目595个,总投资4091.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5.35亿元。

  这批超4000亿元投资规模的重点项目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公园城市有机更新、文化旅游、全民健身,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与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相关的重点项目、《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一季度和二季度成都集中推进的重大项目,还是今年以来发布的系列场景需求清单、《成都市产业化项目机会清单》、“两新”工作实施等,今年以来,成都“投资于人”的密集“动作”,将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

  城市发展打开民生新空间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是成都经济工作的“重要一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在“收官”与“蓄势”的关键之年,成都以投资驱动,掀起拼经济搞建设热潮。今年一季度,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顺利实现投资“开门红”目标。

  在保持投资增长势头时,成都更加注重“投资于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事关社会民生发展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资源。

  将视线转移到今年初,《2025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显示,成都编列重点项目936个,总投资2610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79.6亿元。相较2024年,今年成都市重点项目实现了项目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三提升。

  今年全市重点项目中,社会民生项目230个,涉及医疗卫生、教育文体、社会保障、应急安全等领域。以青羊区医疗卫生能力提升项目、简阳市人民医院完善三甲功能项目、成都市彭州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邛崃市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背后,传递出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

  城市发展除重视实物投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外,还需要让更多资源和资金流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成都通过“投资于人”持续筑牢民生之基。今年以来,这种“投资于人”的举措不在少数。一季度,成都推进380个重大项目,民生社会事业及其他项目117个,占比达三成。

  “投资于人”导向下,能够实现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等目标。以一季度成都推进的中发天信轻型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实施除了吸引国内轻型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外,还将带动数百人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步入二季度,除了集中推进民生领域重大项目外,《成都市基础设施项目机会清单》和《成都市产业化项目机会清单》发布,民生社会事业项目62个,成都以开放姿态寻求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发展,形成“投资于人”的强大合力。

  近日,《2025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领域工程项目计划》印发,一大批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实施,让资金流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有助于实现在惠民中发展、在发展中惠民。

  优结构、促消费

  加速打造全新经济增长点

  作为经济总量超2.3万亿元的超大城市,成都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要“投资于物”,通过密集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基础设施类项目,快速形成实物投资量,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和城市硬件水平提升,直接带动经济增长,也须注重“投资于人”,尤其是推动托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文化等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对成都而言,以“投资于人”为着力点,也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梳理今年以来成都密集实施和推进的重点项目,不难发现,大批“投资于人”的项目“落子”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8个县市新城。

  具体来看,以邛崃市天新产业功能区新建中小学项目、金堂县城区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工程、蒲江县老旧小区改造及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三期新建项目等“新建”“提质”“补短板”为主题的重点项目密集实施,既为县市新城带来投资增量,也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除了调结构、稳增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外,“投资于人”还有一层深意——刺激消费。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剂。全方位扩内需,加大“投资于人”力度,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全新经济增长点。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投资于人”,叠加新技术、新理念赋能,全面提升医疗、托育、教育、养老、文娱、旅游、家政服务等领域供给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消费潜力将被充分挖掘。

  在成都,“两新”工作正在“投资于人”持续发力下取得显著成效。公开数据显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全市汽车报废更新、置换更新补贴申请量分别达5.8万辆、10.9万辆,拉动汽车消费300亿元;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超310万件。在资金保障方面,2024年全市获得“两新”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39.55亿元,安排市级财政资金31亿元,专项支持开展“两新”工作。

  成都多措并举推动“投资于人”,让经济发展充满民生温度,将今天的投资转化为明天的生产力、创新力和消费力,释放经济增长持久动力。(完)

来源: 成都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编辑:徐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