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5月21日电 “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成都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主题活动5月20日在成都仲裁委员会举办。
成都国际仲裁院揭牌。(成都市司法局 供图)
据了解,2000年起,成都仲裁委开始涉外仲裁实践。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仲裁机构。2025年3月,经四川省司法厅批准,成都仲裁委员会增加“成都国际仲裁院”名称。
活动现场发布了《成都法院涉外涉港澳台诉讼服务手册》和典型案例。诉讼服务手册立足申请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涉外涉港澳台仲裁裁决案件审查等重点难点问题,细化程序规则,为诉讼参与人提供清晰指引。发布的典型案例,覆盖跨境投资、国际贸易、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既有对国际商事规则的本土化诠释,也有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前瞻性思考。
《成都法院仲裁司法审查白皮书》和典型案例、《成都仲裁委员会涉外涉港澳台案件仲裁指引》也在活动中发布。白皮书详细梳理了成都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各类商事仲裁案件情况,明确了典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审查要点和规则,分析了成都法院在仲裁司法审查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意见建议。发布的典型案例,涵盖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股东代表公司的申请人资格认定、重新仲裁的适用情形等多个典型问题。仲裁指引详细介绍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的各个环节,包括适用范围、仲裁程序、裁决执行等,为仲裁参与人提供了详尽的仲裁操作指引。
签署合作协议。(成都市司法局 供图)
成都中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仲裁委共同签署《构建“调仲诉”融合解纷模式 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明确三方共建线上“一网通办”多元解纷平台,探索在“蓉易诉”平台增设调解、仲裁互动端口;共建线下“协同衔接”多元解纷阵地,在有条件的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仲裁立案窗口设立统一“多元解纷服务窗口”,整合诉讼、调解、仲裁的现场立案、材料收转功能;共建“三位一体”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互派优秀法官、仲裁员、调解员跟班学习,选派优秀人员参与高规格国际商事法治交流合作。合作协议还明确了“调-仲-诉”衔接机制,细化三方合作运行方式等。合作协议的签订,将加强三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多途径解纷”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纷体系。
下一步,成都仲裁委将对标国内外一流仲裁机构,持续加强成都仲裁公信力建设,深化仲裁与调解、诉讼良性互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