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探索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建设,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委编办批复,同意设立四川省第一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省第一地区院”),与成都铁路运输检察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一年来,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探索,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职能、格局的重塑。
一年砥砺前行,一路风雨兼程,改革蓝图一步步转化为实景:职务犯罪侦办稳步推进、涉铁公益诉讼提质增效、金融民行检察精准监督……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如同强劲引擎,驱动着省第一地区院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一”剑高悬
职务犯罪侦办斩断司法腐败“黑手”
“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灵活的思维和攻坚的韧劲缺一不可。”回想起某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案的侦查过程,省第一地区院周雪迎副检察长感触颇深。
案件办理一度陷入僵局——关键证人身份成谜,大数据平台“查无此人”。找人成了办案的关键,怎样找到人却成了难题。面对姓名、住址、外貌特征全无的困局,办案组大胆决断,兵分两路深入走访证人可能活动区域的行政部门、商户、村镇,排查路线在不断试错与零星反馈中修正、延展。经过两天一夜连续奋战,最终锁定证人真实身份,断裂的证据链条得以重续闭环。
“钱是我借来的,怎么能叫受贿呢?”在某司法工作人员受贿案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突然翻供,坚称其中一笔钱款为“正常借款”。面对重新筑起的心理防线,承办检察官摆出证据:有“借”无还、请托案件有帮助行为、与证言及前期多次供述不吻合……“认罪退赃,方是出路;消极对抗,只会加重后果。”在多次释法说理下,犯罪嫌疑人最终打消侥幸心理,主动联系家人如数退缴赃款,并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职务犯罪案件侦办难度大、周期长,单个部门力量不够就集中全院力量。2024年,该院《侦查一体化暂行办法》《一体化侦办工作办法》相继出台,明确从全院抽调力量组建专班,设置办案小组、相互分工协作、确保有效运转。审查起诉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对法律适用问题提出建议,形成办案合力。
两个“一体化”机制运行后,人员统筹更科学,后勤保障更有力,信息研判更精准,侦查人员得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侦破案件,办案质效显著提升。
开展“铁匠营·砺剑讲堂”自主培训。
队伍强,才能办好案。为适应改革新要求,该院把队伍素能作为提升办案实效关键抓手,发挥“铁匠营”队伍建设品牌示范作用,拓展创建“一心向党”“砺剑讲堂”“星火论坛”“琢玉计划”4个子品牌,通过党建引领、自主培训、内部分享、以老带新等方式锤炼队伍,干警侦查思维、线索研判、调查取证、审讯攻坚、文书制作等能力在实战实练中得到系统性强化。
“一”路守护
涉铁公益诉讼破解安全隐患顽疾
“某市多处天然气管道违规下穿铁路,一旦气体泄漏,极易引发爆炸,严重危及周边居民及铁路运行安全。”2024年7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向省第一地区院移送一条铁路安全隐患线索。
摸排天然气管道违规下穿铁路公益诉讼线索。
顶着烈日炙烤,承办检察官多次前往兰渝、达成线,逐一摸排可能存在隐患的40余处燃气管线,最终确认同类隐患13处,其中最早一处形成于2014年。
“如果简单拆除,附近居民无气可用,但彻底整改费用过高,涉案企业无力承担。”承办检察官一语道破症结所在。
牵头组织住建部门、铁路工务段、燃气企业召开联席会议。
如何在保障民生与消除隐患间寻求最优解?
同年8至9月,该院依法向4个涉案区(县)住建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随后,该院牵头组织住建部门、铁路工务段、燃气企业召开联席会议,共商整改方案,最终达成共识:在保障供气前提下,采取增加管道埋深、优化路径等方式,消除全部13处隐患。同时,推动建立燃气企业与铁路部门信息通报协作机制,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长效监督目标。
仅用3个月,16次现场排查、4次有效磋商、4份检察建议,解决了困扰铁路企业十年的安全隐患。
“改革后,我院铁路案件管辖范围拓展至全省,在依法高效办理涉铁刑事案件的同时,公益诉讼成为新的业务增长极。”该院副检察长刘利介绍,“一年来,我院办理涉铁公益诉讼案件22件,远超历年总和;整改隐患74处,检察建议整改率达100%。”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机制的优化与标准的提升。2024年,该院制定《涉铁检察公益诉讼网格化一体履职工作办法》,将全省铁路线路划分为8个网格,建立由正副检察长任组长的4个办案组,分别与网格内的铁路站段和地方检察机关建立常态化联络、协作配合机制,构建起覆盖全省铁路的公益诉讼保护网络。
随着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省第一地区院的口碑在全省铁路站段广泛传播,公益诉讼日益成为解决复杂铁路安全隐患的“法治利器”。
“一”脉清源
法律监督引擎激活金融“一池春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以高质效履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省第一地区院用一系列行动作答。
在省第一地区院主持下,某金融借款纠纷检察监督案双方当事人签署和解协议。
“谢谢检察官!现在我就只用认真工作还贷款,压力小多了。”在开展某金融借款纠纷检察监督案回访时,当事人曹某如释重负。在该案中,承办检察官主动倾听当事人困境与诉求,多次赴银行沟通协调,阐明逾期原因并转达履约意愿,最终促成双方和解继续履行合同,不仅保住了当事人唯一住房,银行也能稳步收回欠款。
此类“小案”看似平常,却一头连着金融机构权益,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生计。精准把握不同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是办理金融民商事监督案件的关键。在另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承办人通过“背靠背”细致调解,引导双方在执行金额上达成折中方案,避免通过再审造成诉累,累积已久的矛盾也得以消弭。
省第一地区院民事检察“和解五法”工作室揭牌仪式。
2025年5月,该院成功入选第三批四川省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和解五法”工作室建设单位。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唯有疏通堵点、破除梗阻,方能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经济良田。该院前往成都市中心城区基层法院、市律师协会及多家律所,调研金融民商事审判案件和执行案件情况,拓展监督线索来源。2024年9月,该院与四川省银行业、保险行业协会签署《关于加强金融检察监督检企协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监督线索移送反馈、矛盾纠纷协同化解、金融风险预警防控等11项重点工作达成共识。
金融检察监督检企协作意见签约仪式。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纠纷形态复杂多样,法律适用存在模糊地带,需要检企双方优势互补,携手共促金融业健康发展。”依托《意见》,该院指派检察官提供“上门问诊式”法律服务,精准对接金融行业诉求。“目前,金融行业协会已向我院移送虚假诉讼线索9条,经审查已成功立案3件。”省第一地区院马小平副检察长介绍道。
改革一年,步履稳健,开局良好。省第一地区院法律监督“保护网”越织越密,协同发展新格局已然形成。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省第一地区院检察长周宏强表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以第一意识、第一标准、第一作风推动各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交上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