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7/2813:46:47
遂宁市委宣传部

遂宁市船山区:“新农人”扎根 绘就乡村蝶变新画卷

信息2025-07-28 13:46:47
字体:
分享到:

遂州美非遗研学传习中心里,蒲彩虹和“绣娘”手上的丝线,织着非遗传承的新出路;葡萄园的地头,夏志鹏和村民们算着收成,也盘算着来年;清幽的半隐山舍民宿内,黄勇琢磨着下一场活动怎么留住客人……

在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一群被称为“新农人”的身影活跃着,他们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正扎根乡村,逐梦沃野。

“新农人”扎根 为乡村注入多元活力

盛夏时节,河沙镇凤凰村的遂州美非遗研学传习中心里,窗格透进的光线柔和地落在“绣娘”刘显琼的手上。五彩丝线在她指间穿梭,一幅“观音绣”逐渐显露出轮廓。“90后”蒲彩虹站在一旁,轻声提醒着针脚的走向。

蒲彩虹是这里的运营负责人,从城市高校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凤凰村,成为一名“新农人”。为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观音绣,蒲彩虹一边请来大学导师在村里教扎染、蜡染、泥塑等新课程;一边带着本地农村妇女学习刺绣,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靠手艺挣钱。

不远处,村里的职业经理人夏志鹏正和几位村民翻看着手里的账本。2022年,夏志鹏被回引到凤凰村,上任后,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葡萄园包给外地人的劳务收回来,让村集体干,并招了30多名本地村民来果园干活。

两年下来,村民的劳务收入达到100万元。村集体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账上多了12万元进项。

不仅如此,夏志鹏还盘活村里闲置的房子、琢磨怎么让土地更有价值……他用管理企业的法子,把村里那些“睡大觉”的资源都调动了起来。

产业的底子打好了,乡村的“诗与远方”也跟着有了模样。这几天,半隐山舍民宿的经理黄勇在跟员工商量周末的活动安排。

“民宿不能只是让客人休息,还得有玩的、有体验的。”黄勇的法子挺灵:他张罗亲子下田抓鱼虾、扮“小厨师”做饭,还找来高校的老师开自然课、教香道。一年到头活动不断,吸引了20多万人次的游客,生意好的时候,半隐山舍民宿一个月就能进账20万元。

民宿盈利也带动了村民增收。黄勇管理的2家民宿从本地农户手里购买农产品,农户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城乡融合 “新农人”返乡的引力场

“新农人”为何选择来到农村?答案藏在城乡要素的深度交融中。

蒲彩虹被家乡深厚的非遗底蕴和亟待激活的潜力深深吸引,“让祖辈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这很有意义。”

夏志鹏则看中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化、规模化发展的广阔平台,“这里有施展专业才能、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舞台。”

黄勇则沉醉于凤凰村生态本底和农旅融合的无限前景,“把城市的消费力引入乡村,把乡村的美好体验带给城市,这里头空间巨大。”

但更深层的动力,源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城市积累了人才、技术、创意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乡村则拥有宝贵的生态资源、独特的文化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农人”正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两者结合的巨大潜能,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直播设备、无人机等“新农具”,更是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新农技”和现代经营理念,有效地弥合城乡发展的沟壑,让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更顺畅地流动。

机制护航 政策保障点燃“兴农”引擎

当然,“新农人”能扎下根、干成事,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搭台和铺路。船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冯丽娟说:“乡村振兴,说到底要靠人。把‘新农人’引进来、培养好,是要紧的事。”

为了让“新农人”愿意来,船山区委组织部拿出“创业给补贴、项目有扶持、贷款有支持”的实在优惠,还开展了“千雁归巢”活动。

为让“新农人”本事更大,船山区建立培训体系,拉着农业院校和研究所,教种地、教怎么在网上卖东西、教怎么管好一个企业。蒲彩虹在非遗里找到了老技艺也能赚钱的门道;夏志鹏在管村集体经济的路上练出了本事;黄勇在搞乡村游里实现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都说,船山区组织的培训帮了大忙。

为了让“新农人”留得住、干得好,船山区想办法优化环境:建起“新农人”联盟,让大家能互相交流、搭伙做事;不断改善村里的路、网、学校、医疗;还帮着防范风险,消除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船山还在全市率先出台《“新农人”认定登记办法》,明确生产经营类、社会化服务类、农业科技类等10类“新农人”认定情形及条件,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立起“度量衡”,让“新农人”生产经营有奖补、培训提能有门路、住房安居有保障。

“我们会继续把环境搞好,让更多‘新农人’在农村这块天地里施展拳脚,给船山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添上劲。”冯丽娟介绍,当前,船山区已有1000余名“新农人”被认定入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乡村的模样。(欧欢 魏琴 付锦华)

来源: 遂宁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