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8/1211:43:00 来源: 德阳日报

再登全国榜单,进位四川第三 “百强”德阳的底气从何而来?

2025-08-12 11:43:00    来源: 德阳日报
字体:
分享到:

8月6日,在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作为反映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的权威榜单,该榜单采用“硬经济+软经济”双维度评价体系,持续追踪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脚步。继2024年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后,德阳今年实现了进位突破,在四川省上榜城市中仅位列于成都和绵阳之后。

快速发展的德阳。(记者 付帅 摄)

连续上榜并进位

迈出城市竞争新步伐

记者了解到,华顿经济研究院以上年度GDP总量前115位的城市为样本,按硬经济(GDP、财政、储蓄)和软经济(环境、科教、文化、卫生)加权得分排序,综合评选出全国百强城市。其中,硬经济权重为0.618,软经济为0.382,两类指标下设总量和人均权重各占50%。

在2025年榜单上,德阳在硬经济指标中排名第87位,软经济指标则跃居第72位,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86位,连续第二年入围榜单,排名较上年上升1位。

记者看到,榜单上,四川共有成都、绵阳、德阳、宜宾4市上榜,德阳位居第三。而榜单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有33个城市排名上升,31个城市下降,德阳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连升,实属不易。

硬经济表现突出

“工业强市”筑牢发展根基

“进位”的重要原因在于德阳硬经济的突出表现。根据统计数据,德阳2024年GDP总量达3265.4亿元、居全省第四,同比增长7.2%、增速居全省第一,创近10年最佳。

2025年,在该项评选中,德阳GDP分值提高至22.37分,财政得分增长1.82分至22.11分。

“工业,依旧是德阳最大的底气。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0.1%。其中,制造业贡献率达58.4%、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链,德阳已经构建起涵盖39个大类、176个中类、471个小类的综合工业体系,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606户,国家级产业集群3个。东方电机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7亿千瓦,东方宏华研制的深地智钻设备钩载力达1400吨,8万吨模锻压机、F级50兆瓦燃气轮机等“大国重器”不断刷新纪录。凭借制造业的稳定支撑,全市工业总量长期位居全省第二,已连续4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软经济持续提升

文旅赋能重塑城市“气质”

与硬实力并驾齐驱的,是软经济的持续提升。2025年,德阳软经济总得分为41.08分,排名全国第72位,较去年有明显进步。环境得分较去年提升2.72分,文化得分提升4.87分,成为城市进位的重要“助攻项”。

在文化维度上,三星堆已成为德阳最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并以“三星堆+”带动全域旅游发展,77个文旅名村、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助力德阳打造“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的城市文旅品牌。

城市环境方面,德阳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等指标持续优化,“宜居德阳”逐步成为现实。

成德同城发展

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

“城市吸引力,是决定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关键。”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德阳市以成德眉资同城化为契机,系统出台《增强德阳城市吸引力的举措》,从教育、医疗、交通、营商、消费、人才等八大维度全面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软动能。

交通方面,德阳市正加快推动市域铁路成德线建设,推进G108提档升级,稳定运行8条跨市公交线路,实现天府一卡通全覆盖,构建半小时都市圈。教育方面,成都优质中学和高校正陆续来德设分校,德阳五中拟由成都名校领办,蓉易学、四川云教等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医疗方面,三甲医院实现区县全覆盖,“5G+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加速构建,推动成德医疗资源互通互认。营商环境方面,“96999助企好帮手”智能平台上线运行,政策发布、审核、申报一体化推进;《惠蓉贷(德阳)》落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税费数据共享让德阳企业享受“成都同等待遇”。消费方面,德阳围绕城市公园、特色街区、商业广场打造消费新场景,奥特莱斯购物公园、希尔顿逸林酒店等项目加快落地,带动城市夜经济与文创消费持续升温。

全面均衡发展

诠释城市跃升新逻辑

德阳的“连榜+进位”,不仅源于硬经济的底盘稳健,更体现软实力与城市吸引力的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高端化相辅相成,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互为助推。正如华顿经济研究院所强调,未来城市竞争将更加注重“全面均衡发展”,德阳的表现,为西部工业城市探索出一条制造与文化并进、速度与温度兼具的发展路径。

从“传统重装”到“城市更新”,从“工业强市”到“文旅新城”,德阳正走出一条厚重、灵动、前瞻并存的城市跃升之路。(记者 曾可嘉)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