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8/1916:52:39
夹江县委宣传部

四川夹江县绘就农文旅融合乡村新图景

信息2025-08-19 16:52:39
字体:
分享到:

近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一幅动静相宜、色彩交织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稻油轮作基地里,数千亩水稻即将迎来成熟,将田野渲染成一望无际的绿;不远处的颜坝,错落有致的彩色民居依山傍水,与稻田的自然之绿相映成趣;道路两旁,紫薇花正值盛放期,嫣红、粉白的花朵簇拥枝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热烈。

这里,既是市民游客打卡的农文旅融合新地标,更是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范本。

新场镇颜坝航拍图。(夹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稻油轮作结硕果 生态底色绘生机

新场镇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历来是农业生产的优质区域。近年来,夹江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广稻油轮作、稻药轮作种植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将分散的农田整合连片,打造出规模化、标准化的轮作基地。如今,基地内的水稻已进入成熟前的最后生长期,稻叶舒展着生命的活力,远远望去,一片浓绿如毯,其间点缀着偶尔掠过的白鹭,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图景。

即将收获的水稻。(夹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稻油轮作不仅让土地‘不偷懒’,更让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李建国说。据了解,这样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水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既能改善土壤肥力,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收益。数据显示,基地每亩水稻年产量可达730公斤以上,油菜籽产量达200公斤以上,通过“稻+油”组合,农户年均增收近3500元。规模化种植还带动了农机服务、粮食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根基。

彩居紫薇添亮色 文旅融合引客来

走进颜坝,这里的农房被涂上了明黄、浅蓝、粉紫等明快的色彩,彩色民居沿溪而建,门前是潺潺流水,屋后是郁郁青山,与周边稻田融为一体,形成了“房在景中、景在村中”的景象。村民们说,房子变漂亮了,心情也跟着舒畅。

串联起稻田与“彩居”的乡间道路,被紫薇花装扮成了“花廊”。近年来,新场镇在道路沿线、房前屋后种植紫薇花,如今已形成规模。每到夏秋时节,紫薇花竞相绽放,与绿色的稻田、彩色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美景。

“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稻田、彩房、鲜花,随便一拍都是大片。”来自乐山的游客毛女士一边拍照一边赞叹。随着颜值的提升,新场镇逐渐成为市民周末休闲、拍照打卡的热门去处。新场镇顺势而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修建观光步道、停车场、旅游厕所,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售卖特色农产品,让游客“来得开心、玩得舒心、买得放心”。

新场镇稻油轮作基地。(夹江融媒体中心 供图)

农旅融合促振兴 乡村蝶变启新程

从传统农业乡镇到农文旅融合的打卡地,新场镇的蜕变,是乡村振兴在夹江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通过“农业+”,让土地焕发了新活力,乡村发展找到了新路径,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

生态美是基础。新场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稻油轮作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生态,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村更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宝贵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兴是关键。夹江县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产业发展更有后劲。一方面,结合县域农业特色做强特色农业,打造“东风堰”大米、菜籽油、高粱酒、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另一方面,做活乡村旅游,开发农耕体验、亲子游、民宿度假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实现农业与旅游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百姓富是目标。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夹江县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合作社带动、就业增收、自主创业等方式,让农民深度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共享发展红利。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创业,乡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活力越来越强。(罗丹 王雨涵)

来源: 夹江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