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09/0816:59:35
巴中市委宣传部

四川巴中:移风易俗润乡风 文明新风进万家

信息2025-09-08 16:59:35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聚焦大操大办、滥办酒席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如今,一股新风正汇聚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全面覆盖长效治理

整治大操大办有实招

为遏制“人情风”,巴中市南江县在高考期间组织“红叶廉情”小分队,向考生家庭发放《抵制“谢师宴”“升学宴”倡议书》,并开展廉洁宣传。

针对高考后重要节点,南江县通过家访、集中宣传等形式,充分掌握了解“升学宴”办理情况,采取民歌、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标明纪律红线。

近日,走进通江县广纳镇大椿养老康复中心,现场一片欢声笑语,21位在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齐聚一堂,伴随着轻快的《生日快乐歌》旋律,大家一起拍手合唱,共度这场特殊的集体生日会。

“寿星们”围坐一起分享美食,忆往昔、话今朝,欢声笑语不断。“第一次和这么多老伙计一起过生日,集体生日会不仅热闹还节省了不少开支。”杜大爷开心地说道。

当前,集体生日会已成为通江县探索移风易俗实践的一张温情名片。

模范带动引领风尚

推动乡风文明焕新颜

婚丧嫁娶是移风易俗的难点。巴中市推动各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办事标准,实行自我管理。

在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桅杆垭村,村民早已享受到了红白理事会带来的实效。“2017年,我们村建成红白理事会,由村里5名老党员、老干部和各组组长担任理事会成员。”桅杆垭村党支部书记吴山中说,红白理事会按照婚丧事宜一切从简、文明理事的原则,制定村内红白事的标准和操作流程。同时,红白理事会还为村民办理红白事提供帮助。

如何进一步发挥村民主观能动性,激活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内生动力?巴中市还有另一把关键“钥匙”——乡村道德银行。

近日,走进平昌县驷马镇桃花村,文明乡风浸润人心、农村环境美丽整洁,处处呈现出乡村文明新风景。

据了解,平昌县驷马镇桃花村探索的“道德银行”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积分评比。村民在遵规守纪、参与公益、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良好可获积分,凭积分在“道德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桃花村党支部书记苟兵介绍,该村以家庭农户为单位,制定《桃花村评比积分细则》,由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道德评议小组,聘请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监督委员会,根据积分评星,每年开展两次“五星级”文明家庭评选。

目前,巴中市已建成市、县级示范“道德银行”765个,越来越多村民从乡风文明建设的“旁观者”变成了“主力军”。

系统施策常态长效

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巴中市出台《关于深化整治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的十条措施》《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具体规定》《巴中市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度参考指南》,指导全市1809个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红白理事堂、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巴中市恩阳区建成全省第二批婚俗改革试点优秀县区。

紧盯春节、高考后、国庆期间等酒席高峰期,巴中市纪委监委向各级部门发送提示函,通过广播、文化墙、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家喻户晓。

基层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文艺宣讲等方式,将政策送进千家万户,并通过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广大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讲”再到“自愿做”。

巴中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效,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赵志鸿、曾洲)

来源: 巴中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王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