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益州社区锦城万达广场的新声驿站实景图。(益州社区 供图)
在社区的街角,一抹亮丽的红色静静伫立,这个不大的空间整体外观形似一部电台,视觉设计创意来源于“半部电台的故事”,这就是位于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益州社区锦城万达广场东侧的新声驿站。在人来人往中,这抹红色承载了一段段暖心的故事。这里不仅是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阵地、多彩文明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新就业群体和群众身边的暖心驿站,也是人民建议征集点。
进门区域,为充分考虑便民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放置了共享充电宝、微波炉、便民雨伞、报刊杂志等,同时展示了驿站推出的公益行动——“千纸鹤”爱心行动计划,以千纸鹤为媒介,针对特殊困难人群推出免费暖心套餐,搭建起开展爱心援助、公益捐赠、传递友善的渠道和平台。在此区域还设置了打卡互动装置,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扫码了解“半部电台”背后的通信历史和传奇故事。每一位走进驿站的市民、游客、外卖骑手、快递员、环卫工人都可以在邮筒中投递意见、信件和卡片,与工作人员分享暖心故事、感人瞬间,留下自己的“金点子”,共同将新声驿站打造成为有爱心、有温度、有内涵的暖心驿站。
新声驿站留言区和人民建议征集点。(益州社区 供图)
新声驿站尤其吸引了社区里一群特殊的客人——穿梭于楼宇之间的外卖员、清晨便奔波在路上的网约车司机等。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新活力,也是社区里最熟悉却又最易被忽略的“新邻居”。外卖员王师傅是新声驿站的常客,起初,他被驿站面向新就业群体推出的10元“骑手套餐”和“千纸鹤”爱心行动计划所吸引,在等餐的间隙,他看到驿站侧面的邮筒和留言本,脑海中浮现的是停车难的问题:附近的写字楼下没有固定的电瓶车停车区域,为抢时间,他每次都只能随意停在路边,有时还会被物业工作人员指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在留言本里留下了一段话:“能不能在写字楼附近划个临时停车区?就给我们五分钟的方便就好。”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周后,他再次来到附近的写字楼时,发现路边新划出了一片醒目的黄色框线,在停车区域的不远处还配备了换电站,这让王师傅感叹不已。
主动发现与精准服务:王师傅的故事并非个例。社区老年协会的郭阿姨第一次在新声驿站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时,惊讶社区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便提笔在留言本上写下了一句话:“咱们社区能不能多在这个驿站举办活动,既能丰富我们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类型,又能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
基于新声驿站便利的交通位置,社区搭建起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社会资源下沉新声驿站,面向不同群体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整合资源提升阵地效能。“新声驿站”也收到来自新就业群体的大量宝贵建议,社区意识到,这个群体工作节奏快、线下交集少,需要被主动看见。社区党委和工作人员变“坐等”为“主动”,在高峰时段驻点驿站,递上一瓶水,随口聊一句“最近有啥不方便?”,在夏日炎炎之际开展“冰冰有礼 凉风溪溪”送清凉关心关爱活动。针对外卖员进门难、停车难等问题,驿站提供收集问题、建议的二维码,使驿站成为线上线下联动的枢纽。
“快速响应”与“结果反馈”闭环:对于像增设停车区这类涉及单一部门、可快速解决的“微实事”,启动“快速响应机制”,力争一周内给出解决方案并落实。对于复杂问题,则明确责任单位与办理时限。最关键的一环是,无论处理结果如何,都必须通过短信、当面告知等方式“向建议人反馈”,形成“提出-办理-反馈”的完整闭环,让建议者感受到真正的尊重,推动社区精准化治理、人性化服务,真正践行“人民建议为人民”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