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系统,一支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五老”队伍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探索实施“一团一室三进”工作模式,整合退休教师中的特级教师、名校校长、德育专家等优质资源,助力应对家校协同不足、传统文化传承断层、青少年心理问题增多等现实挑战,推动实现“老有所为”与“少有所育”的双向奔赴。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立足实际,挖掘全区教育系统退休教师群体的潜力。2025年,以“积极老龄观”为理念,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启动“一团一室三进”机制建设,通过组织创新、资源整合和服务下沉,引导退休教师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构建代际共融的教育新生态。
“一团一室”的组织创新,为“五老”作用发挥搭建核心平台。“五老”宣讲团精选12名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退休老党员、老校长、老教师,围绕理想信念、法治教育、家风建设等主题分组备课,设计《英雄王二小》《永不隐退的启明星》等课程,采用“故事会+情景剧”形式增强感染力。推行“订单式”服务,学校按需“点单”,关工委“派单”,“五老”团队“接单”,2025年已开展宣讲18场,覆盖学生1.2万人次。科研与咨询室则聚焦教育难点,承担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国家级课题及4个区级课题,形成调研报告5万余字;开设“青羊家话”家长咨询日,每周一、三、五由资深专家值班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2025年已参与化解亲子矛盾160余起。
在资源整合方面,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构建银龄人才库,首批纳入30名专家,按德育导师、心理顾问、非遗传承人等类别分类管理,并联合社区、文化馆开设“银龄课堂”“祖辈学堂”“智慧父母学习沙龙”,扩大服务覆盖面。
“三进”矩阵则推动“五老”服务深入校园。进校宣讲筑牢思想根基,“五老”用亲身经历与生动故事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进校巡演以艺术滋养心灵,老教师艺术团带来歌舞、戏剧、曲艺等节目,2025年上半年完成巡演7场,吸引师生4000余人次参与;进校咨询回应成长关切,科研与咨询室专家定期开展“校园咨询日”活动,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建议。同时,“代际共学计划”让退休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已有42名青年教师参与培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则将服务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形成多方联动的育人格局。
目前,该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学生党史知识测评优秀率提升至85%,培育“红领巾宣讲员”300余名;学生焦虑筛查阳性率下降20%,家长对心理咨询满意度达92%;非遗项目实现校园全覆盖,3所学校获评“四川省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获“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经验做法在成渝地区20余个区县得到借鉴。
下一步,青羊区教育局关工委将继续深化代际共融,让银龄智慧在教育事业中绽放更璀璨光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