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成华区锦绣社区“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成华区跳蹬河街道锦绣社区,一支主要由老党员组成的“五老”工作室,正用画笔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面对辖区3.6万名居民、33个院落(含安置房、商品房和老旧院落)的复杂治理场景,工作室以漫画为纽带,将政策宣传、邻里融合、矛盾调解融入生动的画作中,走出了一条“艺术赋能治理”的特色路径,让“银发力量”成为社区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2024年,社区依托党群中心空间,以老党员李在荣为牵头人成立“五老”工作室,确立“以画宣传政策、以画凝聚共识、以画化解矛盾”的定位,激活老党员经验优势,开启治理新实践。
以画为桥,工作室构建“创作-传播-互动”全链条治理模式。在邻里融合方面,社区成员将21家国企退休职工的工作趣事绘成四格漫画,“川棉厂老李”“刃具厂陈姐”等熟悉形象贴满小区宣传栏,打破企业间文化壁垒,让安置小区从“陌生人社会”变为“邻里一家亲”;在青少年德育方面,开设“小手拉大手”漫画课堂,把家风家训、红色故事转化为绘画课程,老党员与儿童结对创作,实现代际文化对话;在协同治理方面,通过“漫画邻里情”活动宣传互助理念,推动居民、物业、商户形成治理合力,并依托两支志愿服务队开展纠纷调解、安全宣传等服务,惠及全社区。
为让漫画“看得见、记得住”,工作室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线下在社区出入口、单元楼等高频场景展示画作;线上通过社区公众号推送政策漫画,发动工作人员、志愿者转发扩散;将漫画嵌入普法等活动,调解矛盾时用主题漫画营造轻松氛围,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三大融合”是工作室的创新亮点。政治属性与艺术表达融合:老党员把党的理论、政策转化为生活场景画,避免生硬说教;老党员优势与社区需求融合:凭借公信力、经验和情感优势,创作贴合居民生活的作品,让老党员找到“老有所为”的价值,同时激活社区“银发人才库”;单向传播与双向互动融合:通过“征集-创作-反馈-实践”闭环,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社区治理从“社区干”转为“大家干”。
目前,工作室已取得显著成效。社区重点政策知晓率大幅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人数增长且年轻人占比提高,邻里、物业矛盾调解成功率上升;漫画记录社区变迁,传递的孝老爱亲、互助理念让文化氛围更浓厚;参与老党员从几人增至60余人,“退休仍能做贡献”的成就感感染更多人,形成“银发引领、全民参与”的治理生态。
未来,锦绣社区“五老”工作室将继续吸纳才艺老党员,探索更多治理新模式,让小小画笔持续释放大能量,绘就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图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