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三届川渝科普大会暨四川省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广元举行。此次活动聚焦“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主题,汇聚川渝两地科普力量,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科普动能。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元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元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广元市教育局、广元市科学技术局、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剑阁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旨在通过川渝科普资源整合、经验互鉴、品牌共建,推动科普工作与文旅、教育、科技深度融合。
会上,广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敏表示,广元依托剑门蜀道、翠云廊等独特文旅资源,始终将科普工作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此次活动落地广元,是对广元科普工作的肯定,也是推动川渝科普协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契机。广元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挖掘蜀道文化中的科技基因,打造“科普+文旅”特色品牌,为川渝科普事业发展贡献广元力量。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在讲话中强调,川渝两地要以此次大会为纽带,进一步强化科普协作机制,推动科普资源跨区域共享,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川渝特色的科普品牌,推动科普与产业、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以《探索地球秘密的遥感卫星发展及其应用》为题作专题科普报告,深入解读遥感卫星的发展及应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结合自身实践,分享科普工作成果。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川渝两地科普协作的重要成果,包括“科普列车川渝行”“川渝科普云联动”等6项川渝科普活动品牌,以及5项重庆科普研学地图。同时,对2024年度“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颁发证书。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剑门蜀道科技密码科普展、翠云廊古树名木生态科普基地开展实地观摩,了解蜀道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及古柏保护技术。
此次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川渝两地科普工作者、学者、学生和媒体代表参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