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龙王塘群众文化公园内,鼓钹铿锵、长袖飞舞,一年一度的央勒节正在这里热闹举行。
活动现场。
“我是第一次来巴塘,也是第一次参加央勒节,现场氛围很好,当地人也很热情!”来自色达的游客扎西青措说。这片热闹景象的背后,是成都市双流区与甘孜州巴塘县跨越山海的情谊,是对口支援工作结出的文旅融合硕果。
藏戏+旅游,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央勒节是巴塘藏族群众送夏迎秋的传统节日。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的庆祝活动在双流区援建的全新舞台——龙王塘群众文化公园举行。该公园占地54.18亩,总投资2040万元,包含演出场地、藏餐馆、藏茶会客厅等设施,既保留原生态风貌,又兼具现代休闲功能。
“项目通过‘藏戏+旅游’模式,为巴塘藏戏、弦子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固定展演场所。”巴塘县文化馆副馆长土登扎巴介绍,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增强了文化吸引力,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资源联动,文旅IP激活消费市场
双流区与巴塘县的合作不仅限于项目建设。今年6月,依托“318,从成都出发!”文旅品牌,双流区联动消费资源与巴塘特色资源,在10多家酒店投放巴塘特产展示架,并同步开展“乐购双流 漫游巴塘”“福市集”等系列活动。
同时,围绕“318”国道自驾游客群体,开发定制旅游线路,通过旅行社组织游客赴巴塘旅游。来自遂宁射洪的游客罗恒说:“我们通过自驾318国道来到巴塘,听说这里有央勒节,特意过来体验。很热闹,弦子舞特别有意思。”
产业帮扶,高原风物走出大山
巴塘农产品。
在央勒节市集上,蜂蜜、核桃、荞麦米等巴塘特产吸引游客驻足。“我们收购加工当地农畜产品,通过‘喜啵巴塘’小程序和318沿线展销活动推广销售。”木灵珠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邱宏杰说。
地巫镇尼木龙村的中蜂养殖基地受益于对口支援。2025年,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队了解到该基地蜂箱从40箱发展至500余箱,但因蜜源植物不足限制了产业发展,随即投入资金购置水管等设施设备,解决高原上灌溉的难题,并组织村民栽种蜜源植物,提高蜂蜜产量。
在央勒节市集上,琳琅满目的巴塘特产。
“通过‘双巴’两地的共同努力,巴塘的农特产品从以前的种类有限,发展到现在的琳琅满目。”双流区第七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淳渝德说,旅客虽然带不走高原风光,但带得走巴塘风物。
巴塘县委常委、副县长,双流区对口支援巴塘县第七批工作队领队陈奇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巴塘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发挥双流区位优势,优化措普沟景区、夏邛古镇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强化服务引领,提升巴塘旅游服务质量。
双流区与巴塘县的对口支援工作,正通过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区域协作,促进共同富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让高原群众走上幸福路。(李小岚 唐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