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09/3013:34:33 来源: 成都发布

“长幼随学”“绑定摇号”,破解多子女家庭接送难题

2025-09-30 13:34:33    来源: 成都发布
字体:
分享到:

清晨的成都,正值上班与上学的高峰时段。

家住青羊区金沙片区的邓女士,是两个男孩的母亲。由于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每天接送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过去,她每天6点多就要起床,一头扎进早高峰的车流里:先步行15分钟送哥哥到学校,再折返数公里送弟弟去另一所学校,最后驱车一小时,赶在9点前到单位打卡上班。尽管学校和家的实际距离不算远,但早高峰的拥堵让清晨时分格外紧张。

如今,这样为送两个孩子上学而奔波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

为了缓解多子女家庭“接送难、跑两头”的民生痛点,成都市自2019年起,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双(多)胞胎子女“绑定摇号”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同胞兄弟姐妹同校就读。

2021年2月,政策再度升级。成都市教育局全国首创推出“多子女同校就读”便民举措——凡符合在蓉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因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导致多子女可能就读不同学校的,家长均可自愿申请让其他子女与已入学子女就读同一学校。

今年4月,邓女士为小儿子申请了“长幼随学”,两个孩子目前都在石室联合中学金沙校区(以下简称“石室金沙”)就读。“现在两个孩子上学时间一样,7点多一趟送完,我还能多睡半个多小时。”

多孩不同校

奔波接送成多子女家庭常态

像曾经的邓女士一样,为接送孩子在不同学校之间奔波,是不少多子女家庭的常态。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又能准时到岗上班,家长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

杨先生同样家住金沙片区。前些年,为了送两个女儿上学,“每天早上跟打仗一样。”

小学时,两个孩子在同一个小学的不同校区读书,接送上还相对方便。可大女儿读了初中后,两个孩子的到校时间有了近一小时的时差。“先送老大上学,再回家接老二,时间很紧张。”

杨先生说,“学校离家都不远,也就两三公里,但早高峰一堵车,10分钟的路程要开半个小时。我经常踩着点打卡上班,折腾一早上,饭也吃不好。”

胡女士是一对双胞胎女孩的母亲,也曾因为孩子上学接送问题非常焦虑。“我跟爱人都是坐班制工作,需要按时打卡,早上的时间原本就很紧张。如果孩子分到不同的学校,肯定会打乱整个家庭的节奏。”

多校划片本是为促进教育均衡,但电脑摇号的“不确定性”给多子女家庭带来了现实难题——两个孩子被分到距离相对远,甚至离家方向相反的不同学校,家长要在多个点位间折返奔波,还要协调不同学校的作息与课业安排。

与此同时,随着生育政策调整,多子女家庭数量显著增加,“接送难”早已不是个别家庭的烦恼。国家统计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比例已升至43%,“接送难”也成为关乎民生幸福感、教育获得感的“急难愁盼”课题。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绑定摇号”“多子女同校就读”等政策在成都逐步落地。

一次性送完

让清晨更“游刃有余”

得知双胞胎可以“绑定摇号”,胡女士毫不犹豫提出申请。“在网上填申请信息就行,不用跑线下、不用准备纸质材料,简单又方便。”胡女士说,“政策出来,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如今,杨先生和胡女士家的孩子都在石室金沙读初中。“一趟送完,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再也不用因为时间而焦虑了”。

杨先生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掐着时间赶。“送完孩子我还能回家休息一下,好好吃顿饭,再去上班。”

像这样的家庭,在石室金沙还有不少。石室联中党委委员、副校长李献勇介绍,从2021年政策落地以来,该校共计接收多子女、双胞胎73对,其中双胞胎子女47对,多子女26对。

“我们从很多家庭那里了解到,‘长幼随读’‘绑定摇号’的确带来了很多实际的便利,解决了家长‘分身乏术’的接送难题。”李献勇表示,“双(多)胞胎‘绑定摇号’不会挤占其他孩子的学位,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让教育政策更贴近家庭需求,也更有温度。”

据了解,截至2025年,成都市已累计安排30058个家庭多子女就读同一学校,落实18144个家庭双(多)胞胎绑定摇号入学,为48202个家庭提供接送便利,得到广大群众认可点赞。

双(多)胞胎、多子女同校就读政策的落地,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成千上万家庭接送孩子的难题。政策还明确,无论公办民办,只要符合多校划片电脑随机录取规则,均可申请“多子女同校就读”;政策同样惠及随迁子女,实现户籍与非户籍儿童全覆盖。

家住金牛区的苏先生,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和爱人户籍在外地,因工作常年在成都生活。“孩子小时候,就因为接送的事犯愁,还把老人接来住了一阵,专门帮忙送孩子,心里特别过意不去。”

如今,他的两个孩子都在成都市第八中学校读初中,离家步行只要十分钟,兄弟俩能结伴上下学,苏先生既放心,孩子们也多了陪伴交流的时间。“真的特别感谢这项政策带来的便利。”

破解多重困境

守护家庭亲子时光

“多子女同校就读”解决的不仅仅是眼前的接送难题,更让家庭未来的教育规划更加稳定。

作为一对双胞胎男孩的父亲,刘先生一直关注着相关教育政策的探索实施。他发现,身边不少多子女家庭,为了接送孩子,不得不依赖老人帮忙。

“现在在城市打拼的年轻家庭,很多是80后,家里老人年纪都不小了,有的身体不好,接送孩子时要拎书包、过马路,常常力不从心。有的老人还要照顾其他子女,根本顾不过来,甚至会因为‘帮哪边带娃’的事引发家庭矛盾。还有些家庭会专门请阿姨接送,每个月要多花几千块,大大加重了经济负担。”

“还有很多多子女家庭,为了接送孩子,父母一方会辞职在家全职带娃。但等孩子长大读了高中、大学,家长再想重新就业时,会发现自己和社会脱节了,找工作特别难,不管是对家庭收入还是个人发展,影响其实都非常大。”刘先生表示。

刘先生的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地铁单程通勤需要70分钟,晚上回家也接近8、9点了,“以前根本没时间送孩子,也没多少机会跟他们沟通。”两个孩子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他每天早上会抽15分钟送孩子上学,这段路成了难得的家庭交流时间。

“路上刚好能跟孩子聊聊天,问问他们昨天的学习情况、今天有什么课、要做什么准备,有没有遇到难处。”刘先生说,“要是孩子分去不同学校,光早上接送就要来回跑,根本没精力好好跟孩子说话。现在这样既解决了接送问题,我也能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特别好。”

“多子女同校就读政策真正解决了年轻家庭的客观难题,不管在减少经济压力、方便时间安排,还是让家长有更多精力关心孩子上,都帮上了大忙,特别实在。”刘先生感慨道。

家住武侯区的何女士,也曾面临类似的困境。何女士有两个孩子,兄妹俩虽学校相邻,但到校时间相差太多,哥哥上初中8点前到校,妹妹读小学8点10分才上课,何女士不得不分两次接送,整个过程紧张又疲惫。更让她头疼的是,送完孩子后还要赶去温江上班,“早高峰特别堵,我经常迟到”。

“早上家里总是‘兵荒马乱’的,有时候遇到天气不好,还要动员全家人分别接送。”何女士说,“当时我跟家人商量,要是俩孩子初中不在一个学校,我可能就得辞职在家带娃,要么换份清闲的工作,要么在学校附近租房。当时想了好多办法,心里特别焦虑。”

好在“长幼随读”政策落地,何女士担心的事没发生。初中时,兄妹俩都进了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这不仅让何女士实现了“一次接送”,孩子们早上还能多睡半小时,安心在家吃完早餐再出门。“给我们省了太多事,兄妹俩在学校还能互相照应,真的太感谢这个政策了!”

何女士还提到,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学校,管理风格统一,家长配合起来也更省时省力。“老大刚入学时,我们作为家长要适应学校的管理要求和流程。等老二入学,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不用再重新摸索。”

“上学路上,兄妹俩还经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聊自己的想法。哥哥也有了兄长的样子,会把自己的经验和小窍门教给妹妹。上学路上也成了我们家庭的温情时刻。”

【责任编辑:李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