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展现场。
“终于能把中国故事讲给家人听了!”10月17日,2025天府书展现场,曾在四川大学留学的德国青年潘昊琰捧着《原来中国长这样》德文版,难掩激动。当天,这部由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撰写的作品,以英文版、德文版全新面貌正式发布,用外国青年的视角,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读懂真实中国的窗口。
《原来中国长这样》多语种版本。
邬书林点赞:“三个好”让中国故事更动人
“这本书有‘三好’,书名好、作者好、内容好!”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发布会上直言,“原来中国长这样”这句平实的书名,像一份真诚的邀约,邀请世界重新感知立体的中国;而作者是一群与中国结下深厚友谊的德国留学生,“他们的亲身感受,比任何宣传都更能打动人心”。
从今年6月中文版面世,到如今英文版、德文版同步推出,这本书的“出海”速度让邬书林感慨:“书中的中国故事,有成都的烟火气、南京的人文味,还有三星堆的神秘魅力,这些真实的内容,能让外国朋友看到一个鲜活的中国。”他特别勉励出版方,既要发行好中文版,更要让多语种版本走向国际,让好书发挥文化交流的真正作用。
德国青年说:这是“中国生存手册”,更是友谊见证
“中文版出版时,我把书带回德国,遗憾的是家人看不懂中文。现在有了德文版,他们终于能读懂我的中国故事了!”潘昊琰的话,道出了作者团队的共同心愿。曾在北京大学留学的海洋则认为,多语种版本能让更多人看见德国青年在中国的经历,“比如书里写的支教、社团生活,都是我们和中国真正的联结”。
对刚到同济大学留学一个月的思雅和莉娅来说,这本书更是“实用指南”。“书里写了同济水球队的故事,我们顺着这个线索找到社团,很快融入了校园生活。”她们笑着说,如果自己写中国故事,想取名《在中国的点点滴滴》,把日常小事汇成难忘记忆。
现场,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的成员们还分享了书中故事带来的触动。韩峰岳因书里的描述专程去三星堆,看到青铜鸟实物时“震撼到说不出话”;蔡志鹏照着书中内容手工制作三星堆面具,“感觉和中国文化离得特别近”;还有人被“德国青年桂林支教”的章节打动,“这才是中德交融的样子”。
歌声传情:双语《茉莉花》架起心桥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当天,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的同学们用中德双语唱响经典民歌《茉莉花》,悠扬旋律里满是对中国的热爱。“这是我们最早学的中文歌,也是很多人的中文启蒙。”合唱团团长张云刚说,十余年来,合唱团以歌声为桥,见证了中德青少年的友谊。
活动尾声,作者代表向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团队赠送了“全家福”冰箱贴——用中、英、德三语种书封制作,感谢出版方让这些中国故事得以“出海”。“编辑过程中,我们被作者们的真诚打动,他们笔下的中国,绚烂又真实。”出版社该书负责人蔡林君说。
据悉,新书还被捐赠给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记者 肖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