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正文
2025 10/1910:22:05 来源: 川观新闻

“安逸四川”三部曲揭幕,首部《安逸哲学》解码锦绣天府人生智慧

2025-10-19 10:22:05    来源: 川观新闻
字体:
分享到:

10月18日上午,2025天府书展主展场内,随着红绸缓缓揭开——东坡先生手书的“安逸”二字跃然新书封面,“安逸四川”三部曲图书出版启动仪式暨《安逸哲学——锦绣天府人生智慧》新书发布会现场掌声一片。这不仅标志着四川“安逸文化”研究迈入新阶段,更让“巴适”“安逸”背后的天府智慧,从方言俚语走向了系统化、哲学化的表达。

新书揭幕。

一书承文脉:从“生之安逸”到当代哲学

“‘安逸’不是偷懒,是巴蜀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智慧!”活动现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研究员谭继和的话引发阵阵共鸣。他溯源儒家经典,指出孟子“生之安逸”的论述,正是“安逸”文化的最初源头,而在四川,这种理念早已化作“逍遥自在似神仙”的生活方式——既藏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也融在茶馆竹椅、街头小吃的烟火气中,苏轼笔下“千载诗书城”的赞誉,便是对这份安逸底蕴的最佳注解。

作为“安逸四川”三部曲的首部力作,安逸哲学的作者卢加强,用“三个安逸”勾勒出这份智慧的当代价值。“现在人太焦虑,我想做一套‘思想导航’。”他提到的“导航安逸”,旨在帮读者在快节奏中寻得从容;“创新安逸”主张在自在状态中释放创造力;而“传播安逸”,更是将其视作与大熊猫、三星堆齐名的四川文化IP,“要让这份东方智慧,成为治愈全球焦虑的良方”。

大咖共论道:从理论高度到文旅实践

“怎么让外国游客懂‘安逸’?这本书给了我们钥匙!”原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吴勉的分享,道出了文旅从业者的共鸣。他坦言,过去向海外推介“安逸”时,常因文化差异遇阻,而安逸哲学将“安逸城市”的通俗概念,提炼成条理清晰的理论体系,“以后我们能从‘吃住行游购娱’入手,让游客在一碗担担面、一次茶馆品茗里,实实在在摸到‘安逸’的温度”。

四川大学教授彭邦本则从哲学层面解读“安逸”的辩证之美:“它不是安于现状,是‘慢中有快’的智慧。”他以大熊猫为例,“看似从容,实则是对环境的精准适应与突破”,这恰如巴蜀文化“生生不息”的特质——既保有茶馆里的慢节奏,也藏着产业发展的快动能。在他看来,“安逸”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四川文旅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书香传万家:从新书发布到全民共享

活动现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的致辞温情满满:“书籍是文化的桥梁,这套书让‘安逸’从地域符号,变成了人人可感的生活哲学。”随着新书揭幕,现场掌声此起彼伏。随后,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将新书分别赠给四川省图书馆、阿来书房及社区,让这份“安逸智慧”走进公共空间,惠及更多读者。

据了解,四川人民出版社还将在明年推出“安逸四川”三部曲的另外两部《安逸美学——锦绣天府二十四品》与《安逸经济学——锦绣天府发展新范式》,从美学、经济双维度,进一步挖掘“锦绣天府 安逸四川”的文旅魅力。正如卢加强在分享结尾所说:“每个日子都是限量版,愿大家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巴适’与从容。”(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新华文轩提供)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