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成都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力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在组织发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拓展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特色经验和显著成效的“五老”工作室。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市郫都区“大手牵小手”“五老”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在成都市郫都区,一支由23名平均年龄逾六旬的老党员组成的“五老”队伍,以“大手牵小手”“五老”工作室为阵地,将智慧倾注于关心下一代事业。这支从郫都区老年大学成长起来的银发力量,通过“党建+关建”双融双促、“传统+创新”关爱赋能,架起代际爱心桥梁。
郫都区老年大学党总支构建“银龄人才库”,吸纳480名党员骨干,2021年精选23位各有所长的老党员组建工作室。依托老年大学五大专业党支部及12支志愿服务队,工作室实现资源融合赋能;在双柏社区、奎星楼社区等建立6个服务基地,推动关爱服务下沉;聚焦青少年需求,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优势,形成“五老有新动力、社区添新动能”的双赢格局。
为让关爱与教育更贴近青少年需求,工作室打造“传统筑基+创新赋能”育人体系。与新民场中学共创原创音乐话剧《火种》,近50名老同志参与排演,演绎本地故事,首演便引发代际共情。法治教育上,依托老年大学原创的10余部法治情景剧、普法歌舞,老党员秦志旗以方言小品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开展40余场宣传。
工作室还化身社区“和谐使者”:老党员兰仪宏带领“和谐解忧队”调解青少年矛盾及家庭问题20余起,开设“家长学校”惠及1500余户家庭;在重阳、春节等节点开展“送福添寿”活动,赠送字画1000余幅,精选作品助力鹃乡手艺展厅建设,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针对特殊需求,工作室创新“社区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模式,编排20余个歌舞剧目,在“六一”、国庆等节点深入9个社区巡演;开展“五老不忘初心关爱幼苗成长”活动50余次,募集20余万元助学金及学习用品,帮助20多名困难学子圆大学梦,温暖50余名困难儿童。
每年暑期,工作室举办“关爱明天·青少年暑期公益课堂”,开设书法、非遗剪纸、趣味科学等8门课程,让孩子们在多彩课程中成长。如今,“大手牵小手”“五老”工作室已成为郫都区关爱青少年的重要力量,既让“五老”实现“老有所为”,更让青少年在银龄关爱中汲取成长力量。未来,这支银发队伍将继续深耕关心下一代事业,让薪火相传的温暖故事在郫都持续上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