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 > 信息 > 正文
202511/0416:48:49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德阳以“系统打法”攻坚大气污染防治

信息2025-11-04 16:48:49
字体:
分享到:

作为三线建设立市兴市的工业重镇,四川省德阳市2025年上半年空气质量同比反弹。面对“厂包城、城包厂”的工业布局制约、复合型污染交织、治理体系短板等问题,德阳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按照“标本兼治”总体思路,以“每天必保、每0.1微克必争”的决心,统筹推进“一个核心、四项措施、三类保障”系统治污体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突破。

锚定“一个核心”,构建闭环指挥体系

自7月以来,德阳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破局突围”的关键任务,围绕“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核心目标,搭建起高位统筹、高频调度、高效落实的指挥架构,为治污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每月,德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调度会,将54项空气质量提升重点任务拆解细化,逐月下达各区(市、县)控制目标,结合监测数据精准分析污染形势,通报工作进展与短板,动态调整攻坚方向。

同时,德阳建立“每日督导跟进”机制,对扬尘管控不到位、企业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相关责任单位,并全程跟踪整改进度,形成管理闭环。

聚焦“四项措施”,精准攻克四大污染源

针对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四大污染核心领域,德阳因地制宜推出治理举措,以“加减并举、全程管控、严管重罚、疏堵结合”的策略,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在工业源治理上,以环保绩效评级、严格执法和协商减排为抓手,推动240家企业完成“四个一批”整治,改造84条砖瓦产线,助力30家企业完成治理设施提标升级。同时,累计创建B级及引领性企业61家,总数位居全省第三。针对城区及周边25家排污大户建立常态化减排机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0起,公开曝光14起典型案例。

在移动源管控上,累计淘汰老旧柴油车664辆、非道路移动机械561台、公交车和环卫车64台;常态化推行货车分流措施,累计引导5.3万辆货运车辆绕行城区,查处违规入城行为2200余起。此外,对全市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立案调查违法行为5起。

在扬尘源治理中,多部门联合开展工地扬尘防控专项行动,查处案件41起;针对71条重点道路和问题道路,制定“一路一策”清洁清单,安排作业车辆每日巡回深度清洗12至16小时。

在面源治理中,德阳采用“疏堵结合”策略。“疏”即实施“分人分类”精准施策,对种植大户签订秸秆离田协议实行“合同管理”,对分散农户推行“镇村组织+秸秆换肥料”模式,引导秸秆离田再利用;“堵”则是将秸秆禁烧火点数量与全域无垃圾工作经费挂钩,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火点数量分级考核。

筑牢“三类保障”,夯实治污攻坚根基

为确保各项治污举措落地见效、长效运行,德阳从技术、资金、督导三个维度构建起保障体系。

技术支撑上,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溯源防控系统。依托卫星遥感技术,精准掌握污染源空间分布与浓度高值动态;布设4台激光雷达、配备2台搭载气体监测设备的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开展精细化扫描,精准锁定工业源等点源污染问题。同时,依托12个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走航监测车,对PM2.5、PM10、VOCs等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城区及传输通道等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

资金保障上,市财政安排300余万元专项经费,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一市一策”驻点研究,为精准治污提供技术支持;针对环保绩效评级达标企业,实施分级奖补,对创建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分别给予奖补,目前已拨付奖补资金740万元。此外,积极组织企业开展专题培训,指导企业申报中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累计申报入库项目46个,成功申领资金2亿元,为企业治污设施升级改造注入动力。

与此同时,按季度通报全市环境质量,针对各区(市、县)工作重点“一对一”提出推进建议。通过暗访暗查、记者调查、12345投诉、网络及电话举报等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在政府网站曝光问题21个,在“民生曝光台”发布9期16个典型案例。

下一步,德阳将继续优化完善各项治污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走深走实。(完)

来源: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责任编辑:蔡霈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