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为乐山市首个“协商文化进校园”实践点,而这颗协商民主的种子,早在去年就已在校园扎根。在乐山市政协多次调研对接下,学院组建“核”拟协商协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校园治理,累计收集提案线索150余条,开展调研5次、讲座培训10余场,让协商成为师生沟通的“连心桥”。
“市政协将依托实践点常态化开展活动,协调政协委员进校担任‘校外辅导员’,邀请学生参与政协提案办理督办。”乐山市政协副主席王策鸿表示,要让协商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全省高校弘扬协商文化提供鲜活样本。
议事桌搬进校园:学生当主角破解身边难题
“宿舍区洗衣机太少,高峰期要等半小时以上,能不能多增加两台?”“部分洗衣机清洁不到位,建议增加定期消毒公示!”去年10月,学院“核”拟协商协会组织的“宿舍生活议事会”上,20余名学生代表围坐一堂直抒胸臆。
会后,协会走访12栋宿舍楼收集了300余名学生意见,形成《关于优化宿舍洗衣机配置与管理的提案》提交后勤处。“学生建议很具体,必须快速响应!”后勤处负责人在后续协商会上当场承诺,“两周内新增3台洗衣机,每周三、六消毒并公示,接受大家监督。”如今,宿舍洗衣机供需均衡,消毒公示栏成了学生放心使用的“定心丸”。
学校考研季图书馆“一座难求”的问题,也通过协商高效解决。“能不能实行预约制?”“部分座位灯光太暗,建议换护眼灯!”今年3月“书香议事会”上,学生代表与图书馆馆长面对面沟通。“预约制会兼顾临时借阅需求,灯光改造下周启动,还会新增10个静音研讨间。”馆长回应后,有学生补充:“希望预约系统能微信小程序操作!”共识快速落地后,自习座位利用率提升40%,静音研讨间成了小组学习的“香饽饽”。
截至目前,学院已开展协商主题活动10余场,参与学生2600余人次,收集有效提案156份,涵盖宿舍管理、教学服务、校园设施等领域。
实践课走出校园:协商智慧点亮服务赛场
“旅博会期间,外国客商饮食禁忌要提前摸清,翻译服务要分区域对接!”第十一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学院外语系20余名志愿者通过市政协搭建的平台,与主办方、参展商举行3次协调会。“我们负责1号展厅商务翻译,需提前拿到参展商名单和业务范围。”志愿者张琪直言诉求,主办方当场回应:“今晚整理资料发给你们,明天安排专人对接彩排。”
精准对接让志愿服务收获满满,志愿者协助完成12场国际商务洽谈,获评“最贴心外语服务团队”。“以前被动听从安排,现在通过协商提前对接需求,服务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张琪感慨,协商不仅能解校园难题,更能让志愿服务更精准。
“川超”赛事、五通桥龙舟展演赛上,学院300余名体育系志愿者同样用协商解决问题。“观众入口怎么分流避免拥堵?”“应急通道要留足空间,安排专人引导。”志愿者与组委会、安保部门围坐议事,有志愿者提出:“老年观众多,建议设临时休息区。”安保部门当场采纳:“马上增设3个休息区,配备饮用水和急救药品。”最终,“分区值守+应急响应+便民服务”方案保障10万余名观众安全观赛,志愿者专业服务获一致好评。
促长效制度护航:协商文化融入校园教育
“参与协商实践能算第二课堂学时,还能评优加分,积极性更高了!”学院学生王同学高兴地说道。在乐山市政协指导下,学校修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将“协商文化实践”纳入学时认定,明确参与协商活动、提交提案等均可累计学时。
实践点成立后,学院常态化开展模拟提案、协商技巧培训,邀请政协委员进校讲座指导。
今年暑期,15支实践团队、500余名学子深入基层,将协商文化融入实践。“这个暑假,我不仅学会写调研报告,更懂得‘倾听’比‘说教’更重要。”经济系学生王同学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协商实践让青年学子学会沟通协作、换位思考。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珂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协商文化进校园”实践,推动协商文化与思政教育、校园治理深度融合。(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