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蜀绣、苏绣等四大名绣相比,藏羌织绣在技艺上的特点是什么?

“宝藏孃孃”闯出别样非遗传承路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跨界转型、帮扶农户、开博物馆、自创品牌……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是一位“宝藏孃孃”。十多年前,她从摄影记者转型为绣娘,带领一群孃孃走出大山、闯荡江湖。她将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与羌族刺绣结合,开创了藏羌织绣。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位“宝藏孃孃”,与我们分享她的故事和梦想。

走出大山,迈上国际舞台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与蜀绣、苏绣等四大名绣相比,藏羌织绣在技艺上的特点是什么?

与蜀绣、苏绣等四大名绣相比,藏羌织绣在技艺上的特点是什么?
2
杨华珍

藏羌织绣可以说是一本无字的情书。

藏羌织绣可以说是一本无字的情书。
藏羌织绣可以说是一本无字的情书。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602/d6aab96a3fd04434a681f330984fdcee.mp4
藏、羌、彝,相当于一家人的“三姐妹”。这些少数民族的刺绣都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因为要穿在身上,要不怕水洗,要结实,还不能缩水,所以在选材时这些都是有考虑的。
相比而言,四大名绣更精细,观赏性强。不过藏羌织绣也可以做到精细,比如盘金绣唐卡。主要取决于用途,如果是做生活中用的东西,就不能太精细,就要用麻布,或者皮革、棉布。在这些材质上就不能用丝线去绣,是一种粗犷的美。如果是要做唐卡刺绣,那就会很精细,一根丝线甚至可以撇成几十根去使用。
藏羌织绣与四大名绣的另一个区别是,藏羌织绣的色彩更鲜艳。因为我们生活在大山上,草原上季节到了,花也开了,各式各样的颜色都“撞”在一起,在蓝天白云下,非常鲜艳。我们的设计、搭色这些跟大自然有关,灵感也来源于大自然,所以我们用色要鲜艳一点,还有撞色要多一点。
再一个区别就是,因为羌族是没有文字的,那么我们要表达自己的心情,就要用到色彩和图案,所以藏羌织绣可以说是一本无字的情书。
1
新华网

听说您以前是摄影记者,是如何转型成为藏羌织绣技艺传承人的呢?

听说您以前是摄影记者,是如何转型成为藏羌织绣技艺传承人的呢?
2
杨华珍

汶川地震过后,我带了18个老姐姐走出大山,去闯荡江湖,一半藏族一半羌族。

汶川地震过后,我带了18个老姐姐走出大山,去闯荡江湖,一半藏族一半羌族。
汶川地震过后,我带了18个老姐姐走出大山,去闯荡江湖,一半藏族一半羌族。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602/594fea5855924190ae8e9e8f101a4a3d.mp4
我从小就帮着妈妈做针线活,七八岁时自己缝了个布娃娃,十二三岁时给自己做了第一双鞋,平时还会帮兄弟们缝补衣服。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我在我们寨子上就小有名气了,要嫁人的新娘子会专门来找我做衣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还是阿坝日报社的摄影记者。那天我接到报道任务从马尔康赶赴成都,地震发生时我乘坐的大巴车正好在映秀。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停思考,作为灾区的一员,我能够做什么?
汶川地震过后,我带了18个老姐姐走出大山,去闯荡江湖,一半藏族一半羌族。一群老姐姐一起创业,很不容易。
我作为总设计师,当时做了好多小东西,但不晓得它的价值是好多,该咋个卖,就算不来账。当时就靠他们买东西的人帮我们算账,我们就说用了好多材料、用了好多工,按50块钱一天,这样子算。买我们东西的人告诉我们还应该加上房租费、水电费和税收利润这些。还是多靠那些好心人。
创业期间我们也有几次后悔,准备散伙,但是又不甘心。10多年走过来,虽然我们不懂经营,但我们就用心,公平、公正地去给别人做事,我还是一心一意做我的手艺人,用手艺来帮助农村妇女,我们现在也常常到农村去办培训,我觉得走到今天好像还是不错。
1
新华网

您刚刚提到了用手艺来帮助农村妇女,这是藏羌织绣的一种传承方式吗?

您刚刚提到了用手艺来帮助农村妇女,这是藏羌织绣的一种传承方式吗?
2
杨华珍

这就是‘协会+公司+传承人+农户’的模式,我们起先对这个模式是没有计划的,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这就是‘协会+公司+传承人+农户’的模式,我们起先对这个模式是没有计划的,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这就是‘协会+公司+传承人+农户’的模式,我们起先对这个模式是没有计划的,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602/8061458ef01b478a82c8e7c31e20d815.mp4
说到传承,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团队,有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的理解能力强;也有农村妇女,她们动手能力强。
我们初期成立了一个藏羌织绣协会,协会下面有一个公司,公司里面就有我们的传承人。我把作品的花样设计出来,交给传承人打样,然后把材料、样品发到农村去,让农村妇女大批量地来接订单。她们按照样品做完返回来,我们再精加工。这么多年就是这样子做的。我们的传承人也经常要去农村办培训。
这样我们既保护了,又传承了,又增收了,这个是让我感到很欣慰的一件事。这就是“协会+公司+传承人+农户”的模式,我们起先对这个模式是没有计划的,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我们帮助了很多的农村妇女,特别是四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她们上有老、下有小,没法出去打工。做刺绣就可以留在家里面,既照顾了老人,又照看了小孩,也种了自己的农田,剩下的时间接一些订单,这样子来增收。我们现在做得比较有规模的地方是在汶川,大约有500名绣娘上岗,她们接的订单全部都是做出口的。另一个地方就是九寨沟。
另外,我们还有非遗进社区、非遗进高校的传承方式。我们现在工作室就是在社区里,这些都是公益性的。我们和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专等高校都建立了合作,在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藏羌织绣技能课程,生源非常好,也越来越多。前几年我很担心传承,因为年轻人不喜欢也坐不住,现在年轻的学生不断地进来了,我也不需要为传承担心了。
1
新华网

您在2009年成立了藏羌绣苑,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为什么会想到要开办博物馆?

您在2009年成立了藏羌绣苑,也就是现在的成都华珍藏羌文化博物馆,为什么会想到要开办博物馆?
2
杨华珍

我的心愿就是把博物馆建好,给社会留一点东西。

我的心愿就是把博物馆建好,给社会留一点东西。
因为我比较喜欢跟古老的东西对话,喜欢去解读它们。我的博物馆的展品是慢慢收集积累的,是用来搞研究的,也容易让人找到灵感。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些东西是我们的根,我们掌握到了,一定要进行二次创作,这个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作品能代表作者的心,更重要的是它能代表这个新时代。所以我们大量的工作是在收集、整理、再创作,还有传承。
收集我们一直没有间断过。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都要带学生回到藏羌彝族的地方去拜访老艺人。高手在民间,拜访这些老艺人,向他们学习,收集回来后,再整理、再创作、入库。
再过10年,我就是70多岁的人了,我的心愿就是把博物馆建好,给社会留一点东西,方便大家学习,也方便我二次创作。
1
新华网

这些年来藏羌织绣跟不少大品牌都有合作,您觉得从中有何收获?

这些年来藏羌织绣跟不少大品牌都有合作,您觉得从中有何收获?
2
杨华珍

我们通过跟各大品牌合作,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就有意识,要做自己的品牌。

我们通过跟各大品牌合作,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就有意识,要做自己的品牌。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没有界限。国外的品牌这几年不断地在找我们合作,一方面是看好我们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也看好我们中国市场。中国市场这几年也比较流行中国风,国内的品牌也纷纷来找我们合作。
我的徒弟里面有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我们通过跟各大品牌合作,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就有意识,要做自己的品牌。不过做品牌,说起简单,做起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两代人是做不出来一个品牌的。现在就是我有传统的想法,我的徒弟他们年轻人有时尚的想法,我们就可以用传统的和时尚的相互碰撞。所以做我们自己的品牌,我的希望主要还是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杨华珍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